对造纸术起源过程的合理推测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一是“漂絮说”:二是“树皮絮纸说”。
“漂絮说”最早是由段玉裁提出的。他在《说文解字注》中将“纸,絮一苫也”的“苫”改为“苫”,解释说:“造纸访于漂絮,其初丝絮为之,以笘荐而成之。”后人多从之,从而使此说成为目前关于造纸术发端的最流行的说法。
用竹筐漂洗丝絮与在竹帘上抄造植物纸操作上有些相似,但原理上差异迥然。“漂絮”过程中蚕茧经过漂打脱胶分离出天然蛋白质构成的单根蚕丝——丝朊,丝朊间不能形成植物纤维纸中帚化纤维间的氢键,而只能很蓬松地堆积在一起。“其初丝絮为之”的说法也没有事实依据,不仅没有实物传世或出土,蚕丝能否制成牢固的薄片仍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而且用昂贵的丝絮制成并不理想的书写材料也不太符合常理。因此,以“漂絮说”论造纸术起源颇为牵强,充其量只能说人们从中得到某些思想上的启发而已。
有学者提出纸源始于制作“树皮布”的假说,认为最初的纸是由打树皮布的废料树皮絮苫荐而成的,以此为打制纸浆的技术渊源,不失为一家之说。不过,这种“树皮絮纸说”也有一些不足:其一是制作树皮布过程中洗汰下来的木浆中木质素的成分占绝大多数,而纤维素才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其二,目前出土的早期“古纸”的原料基本上都是麻类,以树皮纸为最早的纸难以解释这一事实。
我们认为,研究造纸术起源不能只根据某些只言片语做文章,在目前文献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应着重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
从目前出土古纸方面看,早期的纸基本上全是麻纸,因此,可以认为麻类纤维最早被用于制造纸张。另外,从前文述及的“扶风(中颜)纸”和“居延(金关)纸”的鉴定情况看,它们具备了“纸”的某些特征,如经过了纤维切断和打浆等过程,可以看做造纸术起源阶段的过渡型产品。前面的讨论只注意它们究竞“是不是纸”,其实,在起源问题上,“纸的雏形”甚至比“纸”更有研究价值,因为它携带了更多的有关造纸术起源问题的信息:我们知道了“纸”的技术构成,但对造纸术的创始过程却知之甚少。根据已做的分析检验,如果这两种纸断代无误,可以推知,在蔡伦之前,造纸术至少已经发展到这样的一个阶段,即不仅早已有了“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的脱胶技术,而且知道要把沤过的麻切碎,并通过春捣使其纤维帚化。还可以进一步推知,当时可能没有用拆卸式帘进行抄造的工艺,纸张可能是用固定式纸帘采用诸如“浇纸法”制成的,纸药技术更未发明等。这样得出的推测以实物为依据,较前两种假说更为可靠。